汉菜怎么好吃?
来,我给你们露一手真正的民间水平(大雾) 这是材料:空心菜、木耳、鸡蛋、面粉 这是工具:锅、碗、瓢盆 这是过程: 1.把要炒的菜洗净控水备用。因为要隔夜,所以在炒之前再用清水冲一遍。(这样更有食欲感哈哈~)
2.取适量面粉,一个鸡蛋,加水调匀,调成糊状。
3.在空碗中打散鸡蛋,把切好的干红椒与花椒粒放入其中,并加盐拌匀。
4.把拌好的面糊倒入装菜的盆中,拌匀。
5.锅中放油烧热,把拌好的面糊倒进去,用铲子不停地搅拌,直到变成软软的面团。
6.把面团盛起来,用手揉碎(这样更方便入味儿),再搅拌一下,就成了一锅香喷喷的菜糊了!
7.往锅内注入清水,盖上锅盖,焖煮片刻就可以了。
8.最后,盛盘,可以开动了! 是不是很简单!!! 小时候家里没有电饭锅,所以总是用铁锅蒸饭,这样一锅菜糊正好够一家人吃得饱饱的。现在生活好了,电饭锅普及了,就用高压锅和电磁炉代替,但是主要原料还是面粉、鸡蛋和水。
这道菜的好处在于,可以做很多种口味,辣椒的辣度你可以自己掌握,喜欢脆一点的蔬菜可以多炒一会,喜欢软烂的蔬菜就少炒一会。 因为放了面粉,成品是糊状的,所以不太适合肠胃功能薄弱的人食用。 不过现在条件好了,谁还会吃这样的粗粮啊…都忙着吃精致的食物去了……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北,有“鱼米之乡”和“千湖之省”的美誉。这里江河纵横,湖泊、水库密布,盛产鱼、虾、蟹、鳖、莲藕、茨菇及大笋等,还有猪、牛、羊和禽蛋,为湖北菜的发展提供了丰富充足的原料。烹调讲究河鲜、家禽的原料鲜活和保持原料的本味,擅长蒸、煨、煲、炸、烧等技法,调味注重保持原料鲜、嫩、爽、滑的特点,咸鲜、清鲜为基本味型。
湖北的饮食风俗和南北一样,早、中、晚三餐,大多以大米为主食,且喜吃油重口味较重的腊肉、熏肉、大鱼大肉等荤食,爱吃炒米、绿豆粥、糯米粑粑和各种豆制品。由于湖北地处长江中游,湖荡河汊众多,盛产莲藕、菱茨,所出产的鲜鱼、鲜蟹、鲜虾、鲜鳖不计其数,因此,湖北人大部分喜爱吃水产食品,且特别爱吃莲藕鱼丸、煎饺子、炸米粑。湖北人的饮茶习惯,一般都只喝早、晚两餐茶,且盛行喝芝麻茶、油茶、擂茶。在湖北的一些地方,人们在接待自己最尊敬的客人之时,都要拿出在酒中泡上一段时间的活甲鱼款待,表示对客人的尊敬。湖北人在进餐之时,喜欢在席间劝酒,尤其是长辈向晚辈、主人向客人劝酒之时,一定要客人将斟满的酒干尽,否则就认为是不礼貌客人。湖北人喜吃早饼,但湖北南、北地区,在吃饼的习惯上有所不同,湖北北部人,大多在冬、春两季吃饼,而湖北南部人,在夏、秋两季也喜吃饼。湖北人特别爱吃面食,尤其喜欢吃热干面和鱼面,湖北荆州人特别喜爱吃糯米。湖北人的吃肉习惯也与众不同,湖北荆州人爱吃烤全羊和烤全猪。湖北宜昌人,喜食酱猪蹄。
湖北菜由武汉菜、襄郧(即襄阳地区)菜和荆鄂(即荆州地区)菜三部分组成。它以武汉和荆沙(即湖北荆州、沙市)菜为代表,其影响遍及湘东、赣北、苏南、皖南等地。湖北菜制作精细,刀工、火候颇有讲究,有蒸炒煨煮烧焖炸煎烩熘等多种烹饪做法,蒸、煨、烧、炸、炒为“五绝”,尤以蒸、煨见长,讲究“生行熟亦行”,主要代表菜肴有清蒸武昌鱼、鸳鸯莼菜羹、沔阳三蒸、腊鱼炖豆腐、红烧鮰鱼、南煎丸子、荆沙鱼糕、荆州鱼圆、天门糖糕、襄阳大头菜、松花皮蛋等。
湖北菜又称楚菜或荆楚菜,在长期的演变中形成了以淡水河鲜为原料,以蒸、煨、炸等烹调方法,以咸鲜香为基本味的各种烹饪技艺,如蒸菜讲究鲜嫩、滑润,煨菜讲究酥烂、醇浓,炸菜讲究皮酥、肉嫩、色泽金黄,炒菜讲究旺火速成,香、脆、嫩、鲜。湖北菜的形成与发展得益于其地处鱼米之乡,淡水河鲜是湖北菜的代表佳肴,江、河、湖中所产的鳊鱼、鲤鱼、鲫鱼、鲑鱼、鲶鱼、青鱼、武昌鱼、甲鱼、鳗鱼、刀鱼、鳜鱼、鮰鱼、乌龟等在湖北菜中应用极其普遍,此外还有虾、蟹、贝、蚌、莲藕、莼菜等,丰富的水产资源使湖北菜形成了以江陵、武汉、荆州、潜江、郧阳、襄阳、京山、沔阳为中心的地方派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