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肉的粽子好吃?
作为一个在南方人,粽子的口味还是比较多样化的。有咸蛋黄的肉粽,白米粽,糯米粽,绿豆粽等等。要说最好吃的肉粽还是要数广东梅州的盐焗粽。 梅州盐焗蛋相信大家都有吃过吧!咸香诱人,沙滑软糯!把鸡蛋放在嘴里慢慢咀嚼,细细品尝,那浓郁的盐水香味和着蛋液一起滑进喉咙里,真的是美味至极啊~ 而这正宗的梅州盐焗粽用料和制作过程也是极其讲究的。首先就要选出优质的粽子叶来包粽子。粽子叶要选用“一叶裹之”长度适中且宽窄均匀的。这样包出来的粽子才能够均匀入味,不易松散脱落。
接着就是最关键的一步——腌制猪肉。用优质的五花肉加上八角、桂皮等香料腌上两天两夜,时间越长越入味。 但是光是腌制好的猪肉还不行,还要在上面铺一层薄薄的肥肉。为什么要放肥肉呢?因为瘦肉经过两个小时左右的蒸制就会变得松软,而肥肉的油脂会浸泡到瘦肉里面去,使得瘦肉不会太柴。
最后的步骤就是把处理好的鲜肉放入锅里蒸煮了。这里要注意的是,因为用的食盐比较多,所以要小火慢煮,并且经常搅拌,防止糊底烧焦。等到锅里的水沸腾后,就可以关火了,让锅里的温度保持到一个恒温的状态,慢慢地卤汁就会渗透到糯米里去啦~
等你再想吃的时候挖上一勺,那可是香喷喷,甜滋滋的哟~
最开始的粽子只有两个品种:白米粽和粟米粽。白米粽以江米或糯米做主料,成粘糕状,蒸熟后,芳香油溢,软糯可口;粟米粽是在糯米中放入赤小豆或豇豆等。
现代粽子的馅料多多,其中,以鲜肉粽子最为出名、最为普及和流行。江南一带有加火腿五花咸肉的传统。台湾等地有加腌制腊肉的风俗。这种粽子成形多棱,粘韧香滑,味美爽口,肥而不腻,深受人们喜爱,常常是初入口时略有咸味,越品滋味,余香满口,意尤未尽,是鲜美可口的佳品。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素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之说。各种地方的粽子,除形状和咸甜之分外,其制作用料也不尽相同。例如:桂北一带包粽子的“棕粑叶”,是用新鲜的冬笋壳(长竹笋未出土前的包衣)经过浸漂晾干而成。山西有的用高粱叶制作粽子,吃时别有风味。安徽、江西一带用半甜半咸的“灰汁团”棕粑十分著名。闽南一带的肉粽馅多量足,有笋干、虾米、香菇、栗子、芋泥以及虾仁、肉丁、火腿等,五脏俱全;还有一种“烧肉粽”,以五花肉、虾仁和虾米做馅包好蒸熟后,再涂上花生油煎烧,棕粑皮香肉酥、油而不腻、味道特别鲜美。广西北海等地的肉粽馅料是蚝豉、虾米、香菇及火腿等,包扎时用的是“虾藤”,煮熟后粽子香味浓郁。江苏苏州的肉粽,是先取上等白米加熟猪油拌匀,用香菇、虾米、咸蛋黄、鲜肉为馅,用箬叶包成正正方方的“长尖角粽”,然后用猛火煮五六个小时而成;那肉嫩油香、酱鲜味足的滋味叫人吃了“一饱忘却三餐香”。
在浙江嘉兴也有一种非常有名的粽子,叫“五芳斋粽子”,它不仅有火腿粽、豆沙棕、猪油粽等品种,而且制作精巧,味道香甜软糯,被誉为“粽子之王”。浙江的慈溪、宁波和象山等地的小脚粽,小巧玲珑,造型别致,用料讲究,味道鲜美,也是出名的特色粽子。
各少数民族地区也有独具风格的粽子。贵州侗族和仫佬族包的粽子,是用一种巨型芦笙斗叶做粽皮,有四角、三角和长条等造型,体积非常大,在煮粽子时要下鼎锅,烧木材,煮上三五个小时才行,粽肉主要以腌制咸肉为主,其味特香、松软不烂、清甜适口、肥而不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