缇鱼怎么做好吃?
“鲥(shī)、鮰(huí)”,这俩货是亲兄弟,都属长江鱼类,不过一个生活在长江中游,一个在下游。 “鲥”字左边的“矢”字,是个形旁,它指示着这个字的类属;而右边的“诗”字,则是个声旁,提示着读音。 类似的字还有“鲨、鲫”“鲈、鲚”等等,都是古人根据某些鱼的特征或生活习性拟制的文字。
古人造字是很认真的,比如“鲨”字,鱼旁边一个“沙”,正像鲨鱼身体表面的细密鳞片;而“鲫”字,身侧一点一短横,正像鲫鱼身上的斑点。 而“鲥”字,身侧三撇,就像三叉鳍;“鮰”字,身侧两撇似鱼尾巴上的宽尾须,这都是古人力求形象贴切的例子。
再说“洄”字,左边“回”字表示水流回旋;右边“攸”字下面一点,象征水中淤泥。合起来就是“水草丛生的地方水流回旋”的意思——这里的水流当然就缓慢多了。 所以这两个字在今人的字典中一般都解释为: 【洄】(huí):水回旋的样子。 多用于地名:灵湫~(在山西);~湾(在辽宁);~滩(在重庆)。 【洄】(jiào):同“棹”。划(船)。 【洄】(háo):同“毫”。水毛虫的幼虫。
【洄】(huò):同“祸”。 以上各种读音和含义都和今天的通用字典相同,但古人可没这么多讲究。古文字中的“洄”,上面多是“回”,下面是“水”。所以,从字形上看,它的本义就是“弯曲的水”。
至于“迴”“洄”“洄”等异形字,都是后人根据古代字形写的规范字。它们和“洄”的意思一样,只是字音不同而已。 在今天的正式文字中,一般只用“洄”这个简化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