馄饨配什么好吃?
作为一个江苏南通人,我可能更了解我们那里的做法。 首先,我们那里不叫馄饨,叫做“汤团”或者“圆子”。皮不是擀出来的,而是机器做出来的,有点像饺子皮,但是更加柔软。馅儿也不是肉做的,而是菜(蔬菜)和肉混合在一起的,颜色是翠绿的。包起来的形状不像饺子那样是扁的,而是圆滚滚的。 最后,它的做法也不像饺子那样在开水里烫熟,而是在里加入骨头汤或者鸡汤,上面撒葱花或芝麻。当然,最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加点盐或者酱油。 我们那里还有一道甜品叫“酒酿圆子”,就是在煮熟的圆子上加入白糖、酒酿和红绿丝(胡萝卜和橘子皮切丝)。夏天的时候放在冰箱里冰一会儿再吃,清凉爽口。
另外,用锅蒸也很好吃。方法是在碗里放一层薄薄的面粉,然后把揉好的圆子放在上面。上锅蒸8分钟左右就好了。蒸好后趁热吃掉,香软可口,有面粉的香甜味道。 用油煎炸也不错。我奶奶就是用油炸圆子的,把大小均匀的圆子放在锅里,表面刷上一层油,炸到金黄就可以了。外脆里嫩,香酥可口。 我觉得最好吃的还是我们家里自己做的,用最简单的材料,做出最鲜美的食物。
一、馄饨是普通包子的2倍
要说这馄饨皮,那可是马家馄饨的独门绝技。2毛钱一个的馄饨皮,和2元一个的普通包子皮差不多大!
据说这馄饨皮的制作过程特别辛苦,老马亲自去厂家盯着做:揉面、压面、扯面,都是人工完成。因为馄饨皮不能做薄,所以用机器压两三遍就可以,但是马家馄饨皮要用机器压5遍!
光有大皮还不行,还得有厚馅儿,马师傅做馄饨,永远只会包三种馅儿:猪肉大葱馅、三鲜馅、素馅。三鲜馅最受年轻人喜欢,里面包着香菇丁和海米,香菇得先泡一夜,还要用刀剁碎,马师傅每天凌晨3、4点就得起来剁馅,这样剁成的馅儿特别香。
二、馄饨要配老汤
做肉馅儿时,加一调料非常重要,那就是骨头汤。马师傅家附近有一家羊蝎子店,他每天都会去要一大桶羊蝎子的骨头汤来,这汤既给馅儿增香,同时也撒在煮好的馄饨上。
每天天不亮,马师傅就开始熬老汤。一锅汤得用小火熬6个小时,放入几十味中草药和10多种调料。熬好的老汤会分装到2个桶里,然后放在店门口冰上一宿,冻上一层冰碴儿,早上再重新化开继续用,口感更醇香。
三、老醋辣椒更美味儿
馄饨除了老汤以外,还可以蘸老醋辣椒蘸料吃。这蘸料也是马师傅自已调的,“用的都是最普通的原料,比如醋用的是山西老陈醋,辣椒是贵州的朝天椒,再加蒜、姜榨成汁。”
因为每天下午来吃馄饨的人很少,所以这蘸料得冻在冰箱里,吃的时候再放汤化开,这样,吃着更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