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的煎鸡蛋怎么做?
2200多年前,汉朝有位宰相叫公孙弘,他很爱吃鸡蛋,每天必食,而且制作方法和现目前在山东、江苏地区很类似——把鸡蛋打入碗中,调拌均匀,让蛋液包裹住整个鸡蛋,然后入油锅煎成蛋饼。 《齐民要术》中也有关于烙煎饼的记载。
宋朝时,民间出现了“煎锅”,类似于现在的电饼铛,这种工具的出现使得煎饼的制作变得很容易,百姓们纷纷仿效,煎饼成为百姓日常餐品。 元朝末年,人们在日常饮食中加入了很多粗粮,比如玉米面白面混合做成的馒头、花卷等,用麦麸制作的小窝头,而玉米、高粱做的饭则是穷人家的主食。不过,这样的搭配在现代人看来并不健康。
到了清朝时期,粮食作物不再是百姓饭桌上的主角。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资源的紧张,人们在食物的选择上更加多元。在《燕京岁时记》中记载了当时北京人的早餐:“余居京师,晨起炊饭,多用烧酒蒸窝头,略佐葱酱,其味甚美。”
这里的窝头并不是现在人们观念中的粗粮,而是用小米面团烤制的食品。而用油煎炒的食物逐渐出现在百姓餐桌上,特别是有了电饼铛之后,各种饼类食品大量出现,并流传至今。 除了上面这些,还有很多关于煎茶的记载。唐朝时有“煎茶”之法,但这个方法比较复杂,还需要专门的器具,因此并没有流传下来。
宋代蔡襄所著《茶录》中有记“建阳人煎茶,先用热水洗茶,然后煎至三沸。” 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明确记载了茶叶可解酒毒,还介绍了他研制的“醒酒汤剂”,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认识到浓茶解酒的原理,并用这种方法来解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