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阳谁家凉粉好吃?
我喜欢吃胡辣汤,喜欢配着酥脆油条、葱花香菜,喝着又麻又辣的胡辣汤,那感觉好不美好! 还喜欢吃烩面,咸香口的烩面,筋道爽滑,一口咬下去有嚼劲,再喝口汤汁,美! 最爱吃砂锅粥,喝一口热乎乎的,里面软软的米,颗粒分明,还有碧绿的香菜叶点缀其间,色香味俱全,让人食欲大增。 还有鸡蛋煎饼果子,脆脆的饼皮包裹鲜嫩的鸡蛋和酥脆的豆渣,抹上甜酱,真是棒极了! 还有水煎包、豆腐脑、羊肉泡馍等等等,天南地北的美食我都爱吃。 而最让我念念不忘的,是原阳的一家卖凉粉的店。 我和发小儿有个习惯,每年暑假开学初必定会吃一顿火锅,庆祝假期结束,缅怀青春;而冬天来临前则必吃一顿涮羊肉,庆祝新年到来,抚慰即将被高三折磨一年、身心疲惫的学子。
这两顿饭吃的饭馆,十年间始终没有变化过,一家是位于学校附近的老城小街里面的火锅店,环境极其差,但是价格实惠,味道正宗,人比较多,经常要排队;另一家则是卖涮羊肉的,味道也不错。 而我要说的这家卖凉粉的店,就是小街上唯一的饭馆——豫北饭店。
这家店的菜价格相对较高,但是味道不错,主要是这儿能吃到原味的农家菜肴,土鸡汤好喝,炖的是鸡肉,不是那种用鸡汤熬出来的白色浓汤,鸡肉也很嫩,值得一尝。
而我念念不忘的凉粉,是这里特有的风味小吃,一碗凉粉,拌上稀醋,加入调好的辣椒面,搅拌均匀后,吃一口,啧啧啧,那酸爽,妙啊! 再喝口稀醋,呸呸呸,这味儿真劲,一下子肚里的馋虫都被勾出来了。
现在原阳大街小巷都有凉粉,我最中意于前进大桥东头那个桥头堡下面的凉粉。一个不足两平方的小摊子,上面摆放的调料,下面放着铁盒里面装着凉粉,前面放着一张桌子和几条板凳。卖凉粉的是一位大叔,中等个子,头发剃得光溜溜的。他穿着一件白色衬衣和一条蓝色西裤,脚穿一双白色凉鞋,人显得很有精气神。
大叔每天下午两三点准时出摊子,收摊是不确定的。我经常和我闺女在有时间的时候走着去吃凉粉,有时候是下午,有时候是晚上。有时是晚饭前,有时是晚饭后。每次去都有顾客,有的站着吃,有的坐着吃,边吃边聊,谈天说地。
我们到那里一般选择坐在小桌子上吃。大叔每回来二两凉粉,闺女来一两。大叔拿着一个铁勺子往一个小盆里舀一点凉粉,然后舀一铁勺冷水冲入盆中,手里拿着两根筷子在盆里搅一搅,然后往碗中过滤。凉粉经过冷的过滤,变稀后倒入碗中。倒的时候速度要快一点,这样碗中才光滑。然后又舀一铁勺冷水冲入盆中,在盆中搅一搅后还要再过滤一次。把剩余的水和淀粉渣全部过滤干净,这样碗中的凉粉就非常光滑了。在给我们过滤凉粉时,他会问我们放多少辣椒油,是拌着吃还是蘸着吃。然后把辣椒,酱油(原阳的酱油特别鲜),蒜汁,醋(也有自己做的一种酸汤)分别放入碗中。如果拌着吃会给我们加上切好的韭菜和香菜。
我们坐在小凳子上,一边吃着凉粉,一边说话,一边享受着桥下的微风。桥下是原武河(也叫天然渠),有工人在河道内冲洗沙子,浑浊的水溅起来,又落了回去,远处还有工人在抽水。天空是湛蓝湛蓝的,偶尔有三两只鸟儿在河面上盘旋。河的两岸种满了垂柳,柳条低垂入水,随着荡漾的水波轻扬。河的两岸有步行道和自行车道。路旁种有一些绿色植物和一排排垂柳,不时的有骑行者从眼前闪过。路旁还有几块石头,刻有河的简介。据说原武河是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主干道,现在的汴河、惠济、索须河都是它的支流。
桥头上还刻有古诗:汴渠自古通淮汴,万井繁华天下传。谁识而今桥下水,徒将清泚咽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