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鸡煲汤有什么功效?
大公鸡性平、味甘,归脾、胃经,有温中益气、补阳滋肾、固精益血、润燥、滋补强身的功效,用于治疗虚劳瘦弱、中气下陷、泄泻、瘈疭、消渴、胃病、眩晕、妇女血病、头面疮肿、产后血虚乳汁少等症。“春食鸡,正好养阳升发;秋季属金,养肺正气,食鸡补虚劳”。古方中医认为公鸡有温补功效,若换成母鸡,温补功效则略逊一筹。
一般来讲,家禽类的脂肪含量大约在10%左右,且多为饱和脂肪酸,而鸡肉的脂肪含量为9.3%,含有一定量的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因此鸡肉的营养价值相对于其它禽类动物相对较高。鸡肉的蛋白质含量为21.5%,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在鸡肉中的含量十分丰富。中医认为鸡肉有强筋健骨、实肠润胃、调理五脏的功效。《本草拾遗》记载:“治头面疵皯,能止呕逆反胃,除烦热及湿疟寒热”。“安五脏,轻身强志益力,疗吐酸胃逆,除伤寒寒热……”。鸡肉,根据部位不同还有不同的疗效:鸡头,能入肝、脾二经,有补脾安神之效;鸡血入心经,能止吐血、衄血;鸡眼睛入肝经,有补肝养肾之功;鸡冠有祛风止痛、解毒截疟之效;鸡爪入脾、肾二经,有强筋骨、补肾精之功;鸡翅,性微温、甘平,有暖胃、补气的作用;鸡屁股无特殊功效,也不宜多吃。
所以建议大家选用大公鸡煲汤,更注重其营养滋补的食疗功效。鸡最好选择饲养时间久(最好一年以上)的走地鸡,煲汤时少放盐,可以煲粥或做成茶包使用。提醒大家,外感病人忌食鸡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