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面好吃吗?
山西人,面食是主食也是菜。 早上吃面,有焖饼、炒饼、煎饼、煮饼等等;中午下班吃刀削面、拉面、圪坨等;晚上回家可以吃猫耳朵、揪片儿(我最爱)、饺子等。 山西的面食讲究的是“筋争”也就是嚼劲。所以面条都是粗的。
1.刀削面的劲道!薄如蝉翼,粗细适中,拌上葱花、香菜、辣椒,香喷喷;
2.河捞面也叫做剔尖儿,用手把面团挤入滚水中,煮熟后浇上醋、辣椒、酱油、葱花调成的蘸水食用;
3.拉条子,和面时要加少许盐,这样拉出来的面条更加劲道有味;
4.擀面和烙馍都是把面擀成薄片,卷起来或者平铺在锅里蒸熟后食用;
5.猫耳朵,小时候最喜欢的一种面,有点像包饺子用的饺皮,但是更厚更宽;
6.擦尖儿,类似于饺子皮,不过要更薄更窄;
7.拨烂子,用醋和酱油调汁,拌上葱蒜芝麻,味道酸酸辣辣特别开胃,适合夏天;
8.剔骨头,把大骨的骨髓掏出来,剁碎,加上葱花、姜末、花椒粉、盐,用油爆香拌匀,夹在烤的酥脆的馒头里,那滋味……美得很;
9.捏馅儿,把和好的面团,用手指在中间戳一个洞,把里面的空气压出来后搓成一个圆条,下剂子,按扁,包上馅儿,像包包子一样包好,擀平,下锅蒸,熟的很快。
山西面食的历史十分悠久,从远古时期先民们发明了粟(去皮后为小米)的种植以后,距今3000多年前山西人便会做面条了。山西面食的名称之所以叫“山西”,那是按照中国饮食文化传统的命名法则,依据它的发源地、流行区来定名的。
山西面食的原料以五谷杂粮为主,其中又以面粉为主。山西面食的品种之多是中国乃至世界面食文化中独一无二的。据专著《山西面食》一书的不完全统计,山西面食在传统品种上就达280种之多。
山西面食从工艺上可分为蒸、煮、烙、烤、炒、炸、凉调等,从形态上分为团、捻、饼、饺、粑、合丸等。山西面食中有不少品种在北京、天津、山东、华北、东北、西北各地已经普及,成为当地人们所喜爱的食品。如刀削面、拨鱼(河)、猫耳朵、猫眼、油糕、莜面窝窝、饸饹、剔尖等等,在中国,只要是大中城市和交通发达的中小城市几乎都能见到。山西面食在中国饮食文化中是一个历史悠久、独树一帜、品种多样、制作精巧、独具风格、普及广泛、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面食文化体系。
山西面食是中国饮食文化中最灿烂瑰丽的一个分支,它是中国面食的典型代表,是中国面食的精粹。在中国饮食文化中能与山西面食相媲美的只有中国的淮扬菜系。淮扬菜是中国菜的精粹。一北一南,一个主面食,一个主米饭。中国菜中能与淮扬菜相提并论的也只有山东菜系和四川菜系,这两个菜系又分别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山西面食也是这样,在山西境内由南到北,由东到西,形成了晋南、晋中、晋北、晋东南、晋西北等风格各异的面食风味区。例如晋南地区以合饼、千层饼、包子、蒸饺、河漏、鱼鱼、剪剔、揪片、猫耳朵等为主要品种,而晋北地区则以莜面栲栳栳、蒸饺、拉面、猫耳朵、削鱼、蒸汤面等为主要品种,这就形成了风味独特的晋南面食和晋北面食。
所以山西面食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弘扬的中国饮食文化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