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面皮怎么拌好吃?
“擀”读gǎn,第一声。这个字现在很少用了,做面条用的工具叫做“擀面杖”。 “擀”是传统中式面食制作的主要工序之一(和面、发酵、揉面、搓条、擀制、切块)。 手工制作的馍都是“擀”出来的。 小时候在关中农村,能吃到的新鲜食物不多,主要是自种、自养的农副产品,蔬菜多是应时鲜吃,不大留存。面食就成了日常最主要的主食。白面馒头、刀削面馆子里才有,平常都是把面粉调成面糊烙成薄饼或者和胡萝卜丝一起剁碎包成饺子、包子。最常吃的还是各种粗粮做成的面饭——糜子面、玉米面、高粱米面,还有用麦麸皮混着蔬菜汁蒸的草帽饼。虽然味道各异,但都很耐饥饿。
逢年过节才吃顿白面做的硬菜——“炒米饭”“麻食(mà shí)”“饺子”“包子”。偶尔也有白面馒头、烙饼,那可是件很了不得的大事,得先供佛,然后全家才能分享。 面皮的吃法也有很多,最简单的是凉拌。把调好的酱倒在面上,加上葱花、辣椒油、醋、味精等调料,用筷子搅匀了,拌着吃。但是最经典的吃法是“炒”。
炒面皮儿用的是酱油而不是醋,颜色发黑,但味道浓郁。这是陕西人的拿手好戏。我吃过最好吃的炒面皮儿,是凤翔西门的“张记”炒的。他们家的菜盘子都很大,价格也很实惠。面皮儿和豆芽掺在一起,清爽可口,香辣入味。现在想起来还忍不住咽口水。 我离开家乡以后,每次回去总要吃一顿热腾腾的炒面皮儿。在外面的餐馆也吃过几次,总是觉得味同嚼蜡,难以尽兴。或许是因为外面的食材没有家里种的干净,又或许是因为外面的人不晓得这看似普通的面皮儿里饱含着浓浓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