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油茶好吃吗?
我生在河南,长在河南,目前住在河南,可以说我的前半生基本都与这个省紧密相连,但是我对他的认知却并没有完整过。 直到去年,我因为减肥开始自己做三餐,在做饭的过程中,对饮食这一方面才开始注意起来。于是我就想,既然我要健身,那我就吃健身餐;既然我还要减肥,那就只选低脂食物。因此我做了很多美食,也摸索出了很多饮食之道。 但是让我彻底改观的并不是这些,而是我发现自己很能吃! 我原来以为我饭量小,可是当我吃了更多粗粮、蔬菜之后发现我的饭量真的是可以吃到撑……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平时是不是吃多了。
然后我注意到家里屯着的芝麻糊和核桃粉,这两玩意儿是减肥禁品吧?我暗搓搓地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玩意儿消耗掉。 可是我又舍不得扔,毕竟都是花钱买的,于是我决定做一点芝麻糊饮料,这样既有新鲜的口感,也不至于浪费。 网上有很多做法,我看到有人放酸奶、燕麦,还有人放牛奶,于是我把他们结合在一起,做了这样的芝麻糊饮料: 做好之后,我尝了一口——真难喝啊!这跟开水冲的芝麻糊有啥区别?为啥我做的永远都这么难喝? 而我真正认识到河南油茶的味道,是在一个阴雨绵绵的早晨,我不小心打开了妈妈给我留下的视频资料。
视频中,妈妈端着一碗褐色的液体,笑着对我说,妍妍,你尝尝,看看甜不甜。这是我小时候最爱喝的油茶,妈妈每年都会给我留一部分,告诉我等她回来了给她留着。 我尝了一口,确实挺甜的,但并不腻,这种甜是坚果本身带有的甜味,而不是糖类的甜味。我一口气喝了半碗,感觉全身都暖洋洋的。 看我这碗喝完,妈妈又给我盛了一碗,跟我说她这次回来得带些回去给爸爸尝尝。
那时候我并不知道这是用芝麻和花生做的,更不知道这叫“油茶”。我只知道这是我最爱的饮品,每次喝到都会想起妈妈。 而现在,我已经离开家乡,到了广州读书。
偶然有一次跟同学吃饭的时候说到家乡特产,我说我的特产是芝麻糊和核桃粉的时候,同学一脸震惊地说,“你们那里还有这种东西吃的?太神奇了!” 我笑着告诉她,哪里神奇呀,这就都是垃圾食品……
到了驻马店,第一美味当数油茶,油茶对于豫南一带的人就如胡辣汤对于河南人,那是再普通不过的。但是,当你到了外地,那就很难再品尝到这种河南南边的独特的美味了。在武汉,也喝过所谓的油茶,与咱们豫南的油茶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武汉的油茶,更象米糊,里面添加几粒花生、几块芝麻或少许红薯干,味道寡淡,食之无味。若与驻马店油茶相比,实在上不了台面。到北京,在一家打着信阳菜的餐厅里喝的油茶,其油茶的“茶味”倒挺浓,里面添加的核桃仁、花生米也香醇酥脆,但里面加的玉米糊实在是败味,那滋味也差强人意。若论油茶的正宗与美味,还得数豫南第一门户驻马店。
驻马店油茶的由来颇有渊源,隋炀帝杨广为帝期间曾巡游江都,驻跸汝南。他见汝南人烟稠密,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大为感慨,即兴赐汝南名为“置天下第一马驿”。“驿”在古时代专指供传递公文的人途中休息和换马的处所,因驿中养有大量马匹,故又称“马驿”。皇帝金口玉言,汝南当然要建造第一马驿。于是,大批能工巧匠、杂役劳工云集汝南。由于马驿工程浩大,所以一开工就是几年,加之当时交通不便,所有人员均需长期驻扎汝南,于是,附近民众多以贩运粮食或做小买卖到马驿谋利。由于劳动者多,劳力强度相当大,早餐也得既方便快捷又经久耐饿。加之古汝南地处中原南部,冬天不是很寒冷,一年四季可保持温凉,人多汗出,加上辛勤劳动,脾胃功能强盛,消化吸收功能较优,因而,人们创造了以大米、芝麻、花生仁等为主要食材的糊辣热茶,在早餐和宵夜时饮用,此乃油茶之滥觞。后经传承发展,油茶渐渐成为汝南一种独有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油茶汤清味香,香中带辣,又因用料中添加有肥肠、牛肉、鸡蛋、韭菜之类的荤素鲜食,所以食之耐饥,饮之清火,老幼皆宜。由于马驿的建成,过往的人日益增多,油茶也就随过往人员而传到外地。特别是随商人一路北上,传播到京、津等北方大都市,经改进制作工艺,改良配料,使油茶大放异彩。
油茶的烹饪制作相当繁杂,要先将大米、茶叶、芝麻、花生仁等浸泡去杂,然后用石磨将大米、芝麻、茶叶等磨成糊状,而后捞出放在容器内备用。再将黄豆用油煎脆起锅备用。锅烧热后倒进猪油,油沸后倒进熬好的大米茶和清水。此时,加白糖和花椒、生姜等调料,将茶油熬稠即成油茶。之后根据个人口味调入黄豆浆或豆腐脑,放入煮熟的肥肠、牛肉丝、碎粉条、小细盐等,撒上煎好的黄豆。一碗味道独特的油茶即制作而成。如将锅底油茶舀起半茶碗倒进蛋清,就成了香嫩可口的麻汁蛋茶。。油茶制作时,若在豆浆或豆腐脑内加上葱花和酱油,就成了酱油茶,其味道更为鲜美。若在茶汤中加糖不加盐,就成了纯甜茶。其麻辣甜香四味兼备,真使人食之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