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花功效和作用是什么?
其实,“萱草”这个名称自先秦时就已经出现了。《诗经·卫风·伯兮》中就有“焉得谖草,言树之背”的句子,这里的“谖”,也是“忘却”之意,“背”指的是母亲居处之后的北堂,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如何能得到萱草,在我母亲屋子北边种上几棵。后来,人们就把“萱草”和“忘却烦恼”联系在了一起,比如唐代孟郊的《游子诗》中就有“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的句子,诗人说,游子远走天涯,母亲思念心切,以至于怎么也忘不了北堂屋后的萱草花。于是,人们又把“萱草”和“慈母”联系在一起,当作母亲的象征。因此,后来就有了“忘忧堂”、“北堂萱”、“堂北萱”、“萱阶”、“萱室”、“萱堂”、“萱亲”等等,这些又成为“母亲”或“母亲住处”的代称。如唐代吴融《上阳宫月》一诗中有:“太液波澄玉殿空,紫薇花对紫薇宫。”这里“上阳宫月”是专指母亲,而“萱花”、“堂萱”等也是指母亲常用的词,如明代画家、文学家唐寅就有“一日萱花照暮庭,北堂萱母与香萦……”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