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获苓有什么功效?
赤苓、白苓原本一物,在中国民间有南赤北白之说,其实中国无论南北,所产茯苓外皮无不发黑,皮内初皆白色,故赤、白茯苓本为一物,所用部位不同而名称有别。一般茯苓皮黑,内里雪白,若久置空气之中,也会变红色,变成赤茯苓,红色深者为赤茯苓,浅者为紫茯苓。赤茯苓偏于利水,常用于水湿内停所致的尿少浮肿、胸胁疼痛等;白茯苓补脾安神的功效较优,常用于心脾不足所致的心慌、失眠、食少、腹胀等。
赤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有利水消肿之功,临床应用有以下几点。
1.淋浊、水肿。本品长于利水,善泄三焦之湿热,可使热从小便而解。用治湿热下注之淋浊,尿涩不畅,常配车前子、瞿麦、萹蓄等药,如赤茯苓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若治小便不利,水肿,可配伍桑白皮、大腹皮、白术等药。
2.心神不安。既利水湿,又清心火,使水湿去而心神宁。用治小便不利,心神失宁所致的惊悸不宁等,可配伍人参、大枣、甘草等药。
煎服,6~1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