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的榨菜好吃?
作为一个在川渝都上过大学的人,对各地的榨菜都略有耳闻(虽然主要吃的还是涪陵榨菜)。 先回答哪个好吃的问题,我认为是涪陵榨菜最好吃,然而其他地方的榨菜也各有风味。 涪陵榨菜味道清淡、脆嫩有滋味。制作时只选用鲜辣椒和青菜头作为原料,通过太阳晒干或者人工炒干制成咸菜,再经过手工剁碎装坛,最后才能得到这种味道一绝的涪陵榨菜。
除了涪陵榨菜外,我也在其他地方品尝过其他的榨菜。 重庆北碚的泡菜和四川乐山的泡姜我觉得也非常不错。北碚泡菜颜色白净、酸甜适中;而乐山泡姜则味浓酸辣,很是开胃。不过这两地的榨菜都不如涪陵的榨菜精致,更像就地取材随手可做的咸菜。
在南方很多地区都有酸菜,不过与酸菜相比,榨菜的制作过程更为繁琐精细,因此产量并不多,价格也不算便宜。
在超市中常见的榨菜品牌主要有涪陵榨菜、云南乌江榨菜、重庆德庄火锅料、重庆南山豆腐乳以及四川什邡的川椒酱菜等。这些品牌的榨菜在各地的大卖场里都有售,味道差别并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这些正规军以外,各地有不少小作坊也会做榨菜,不过质量良莠不齐。建议不要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到假货。
榨菜是人尽皆知的坛子小菜,虽然名声很大,可真正好吃的榨菜却很难见到了。在一些小集市上,常可见到一些商贩坐在小板凳上用一尺多宽的菜刀,一边悠闲地砍着鲜嫩的芥菜,一边和旁边的摊主闲聊。砍完后,将芥菜抹上粗盐,一层一层地码进大缸里便算完工了。这样的菜没有经过风脱水,盐也轻,压菜的石头也不重。腌上个十天半月后就捞出来,用几只脸盆泡上几天就当榨菜卖了。这样的菜,鲜嫩的芥菜挤不出水,几只脸盆压不出油,吃起来当然又咸又辣又草腥,味不足、油不亮、香不够。
要寻找到又好吃又实惠的榨菜,还得数铜梁巴川镇的榨菜作坊。这里有许多代代相传的百年老号,沿街的小平房里都可以听到“唰、唰、唰”榨菜的磨刀声。作坊老板或厨娘们把腌渍了一年多的芥菜从大缸里提出来,放在大案板上砍成长10多厘米、宽约2厘米的芥菜块。大案板上支着一架“人”字形的木架,木架下面是一口大锅。将砍好的芥菜块从锅里煮3小时至5小时以后,再倒出来搭到架上,用石磨将一箩筐一箩筐煮烂、发胀的芥菜块不停在石磨上来回拖磨。
经过数次碾磨,一箩筐的芥菜块被磨成了薄薄的半透明的芥菜片,如豆皮一样光亮。然后,再将磨好的芥菜片用竹箕子舀起来,用手均匀地撒在一层层的竹笆上。竹笆下的砖灶已经烧满了柏树枝、杉树枝之类。柏枝发烟好,烟大而且味香,烟熏后做成的榨菜不会被老鼠咬。烟熏是制作榨菜的重要一环。烟不能太大,在烟熏将将发黄时就赶紧拉起来,不然容易烧糊,又苦又难看。烟熏后的芥菜片,还要装坛用盐再泡一个星期后,倒出来搭到房顶上晾晒,直到干透为止。
一筐青头大萝卜大小、重50斤的芥菜经过如此繁琐复杂的制作工序后,只有3斤至5斤的榨菜成品,真正的榨菜是这样千辛万苦地酿造出来的,其价值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