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茶怎么做好吃?
大米茶的由来,可追溯到唐朝。据传,唐代大诗人王维有一次在途中遇到一位僧人,两人便结伴同行。晚上住店的时候,因为僧人只吃“野饭”,所以王维就自己做了一个“米粥”来招待他,并由此写下脍炙人口、流传千载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一诗——“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其中“野饭”和“米粥”指的便是现在的大米饭和米汤(即大米粥)。可见得大米茶的历史悠远。
那为什么还要把“大米茶”称之为“舶来品”呢?这主要是因为制作工序中最后一步——炒茶,这一道工序是引进的。 旧时,人们是用“石磨”来推磨制成粉状的大米。而现在的机器化生产,一般都是先用机械将大米浸泡后,再打成米浆,然后通过蒸制或煮沸,做成米饭。最后,将煮好的米饭翻入锅中,撒上白砂糖,用小火慢慢炒至水分蒸发殆尽,变成膨松酥脆的金黄色大米饼,这个过程和日本茶道的“炒青”非常相似。“炒茶”这道工序也被视为引入的日本茶道文化。
虽然“炒茶”这个工序是引进的,但我们喝到的“大米茶”却依然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风味。毕竟我们的祖先早已掌握了用火这项技能。利用炉火的高温,可以蒸煮出美味可口的食物;也能让水分蒸发的更彻底,令食材变干。所以从某种程度而言,“大米茶”可以说是“中国味”十足的“舶来品”了! 而这种“舶来品”的风味,也深受大家喜爱。直到现在,每逢夏季,各大杂货铺都会卖新鲜出炉的大米饼。买回家用开水冲泡,就是一碗消暑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