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元宵哪里好吃?
福州元宵节除了吃汤圆之外,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就是“送灯”。 送灯的时间一般是在正月十三到十五日。在榕城有“东送太平,西送吉祥”的说法,也就是说,东西南北的送灯是有讲究的。其中最为热闹的要数“十四夜”,所以又称为“烧十四夜”、“闹十四夜”。
在古时,人们把灯笼叫做“烛灯”或者“文灯”。因为古人认为,在黑暗的环境中,燃着蜡烛或者点亮油灯是很文雅的事情。而现代人的概念中则更倾向于将灯笼称呼为“花灯”。不论如何称呼吧,这些灯光都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愿。 年年有鱼(余)——鱼类灯。 在过去的福州,每年正月十三夜里,各家各户都要准备好鲤鱼灯和桔灯。到了十四日晚,家家户户都提着鲤鱼灯,成群结队地到街上去“烧灯”。 烧灯的地方要数台江、鼓楼两区的万寿桥和台江桥最热闹。这两座桥不仅位于市区中心,而且附近商铺云集,人口密集,所以这处“观灯”堪称是盛况空前。 “鱼”与“余”谐音,用鱼的造型来布置环境,象征年年有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年俗中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 福满人间——梅花灯、萝卜灯。 福州元宵还有一项非常有特色的习俗,那就是制作并点燃“梅花灯”或“萝卜灯”。
过去,福州人在正月十四晚开始制作花灯,原料主要用的是竹篾和旧报纸。虽然制作过程不复杂,但是需要相当细致的工艺。比如,制作梅花灯时需要用纸做成5片花瓣,再用针线连接成五角星形;而制作萝卜灯的时候则需要把旧报纸揉碎后沾水调成糊状,然后捏成萝卜的形状。 从正月十四晚上开始,街道两旁便出现了出售“梅树”和“萝卜”的小摊点。直到正月十五白天,这些临时售货摊前依然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