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炸酱面好吃?
我做的炸酱面最好吃,因为里面有我喜欢的香菜! 食材: 黄酱2袋、猪肉1斤(喜欢肥一点的就多放点肉)、葱姜蒜适量、花椒大料桂皮香叶适量、豆瓣酱2勺、面粉半碗、鸡蛋1个、胡萝卜半个、黄瓜一根、豆芽若干、手擀面适量。 做法: 1.黄酱加豆瓣酱加入开水化开待用。(这一步可以先做,比较费时,做好放冰箱冷藏)
2.猪瘦肉洗净加入八角、桂皮、香叶、生抽、老抽、葱姜腌制入味(大概半小时左右)
3.准备一个小碗,打入鸡蛋,加入适量面粉调成糊状待用。(这一步是为了让做出来的炸酱更加润滑)
4.热锅凉油,放入肉馅煸炒,慢慢煸至变色,加入葱花、蒜末爆香,然后倒入刚才调好的酱料,小火炒制香浓,关火让酱料自然冷却。(这里可以顺便煮一下豆芽哦,熟得更快)
5.另外起锅烧水,水开后下面条,煮熟后捞入碗中,浇上炸酱,摆上切好的黄瓜丝和胡萝卜丝就可以了。 最后,用勺子往面上撒一些葱花和香菜末,一碗香喷喷的炸酱面就做好咯~
北京炸酱面好吃,主要在于炸酱,制作炸酱,首选黄酱,而超市里买的袋装干黄酱比瓶装湿黄酱更好些,因为更接近老北京的真老邪(北京方言,真假,真家伙。),干黄酱更纯,少盐,可自由兑水,瓶装湿黄酱水多,口味比较单一。
制作炸酱,用五花肉,切成黄酱粒大小的丁,炒勺中倒少许麻油(或猪油、茶油、菜籽油等),不可用无味的花生油和豆油,油略宽些,油热下肉丁煸炒,煸香,焦黄,略出油为好,此过程耗时较长,不可着急火大,肉丁充分煸炒酥香,吃起来才有滋味。将事先泡好的京葱切成丁(或大葱切碎末亦可),下锅煸炒出香,一定要将葱炒透,炒软,炒蔫巴,不可有生葱味,葱是炸酱的主角之一,要足够,不可少了影响口味。
葱炒得差不多了就将黄酱倒入,煸炒出香味,将早准备好的肉汤或者水一点点的加进去,要少加,勤加,熬得略粘稠些,熬的过程要不停的搅拌,以免糊锅,加的汤不可太多了,否则炸酱过稀就不太好使了(北方方言,就是不好用了),最后将甜面酱(按个人喜好加入)加在一起再继续熬上几分钟,熬透即可盛出备用。
老北京正宗炸酱面的面条,宽窄长短没有硬性要求,但最好是自家手擀的面条,手工做出来的面条总是有机器加工面条所没有的那种质朴劲儿和亲近感。面条下锅煮好,捞在凉开水盆中(目的是降温,防止面条继续成熟和粘连),然后分别盛到若干个盖碗中(也有用老北京铜锅盛面的),将黄瓜、萝卜、青豆、黄豆、豆芽、心里美萝卜、蒜黄、水芹菜、紫盖菜等青菜和豆制品择洗干净,切成细丝,或用绿豆淀粉做饹馇,再有老北京自制的肉卤也是一味儿,这诸多的菜码分别摆在盘子里,一并给客人或者孩子摆在桌间,上面放上炸好的酱,每人随性所好,拿筷夹上若干菜码放在盖碗中,再用筷子将炸酱戳散,菜码、炸酱和面条均匀的拌在一起,即可食用。
当然,吃北京炸酱面也是有讲究的,用老北京话来说,叫“挑着吃”,就是用筷子将菜码和炸酱和面条挑在一起,充分的拌匀,筷子从这个碗边挑起来,吃到那头筷子的面条,然后再从那头碗边挑起来,吃到这边筷子的面条,这叫“从东吃到西,从西吃到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