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么怎么做好吃?

殳媛静殳媛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要讲一讲“鲜”是什么。 什么是鲜? 《尔雅·释鱼》中这样解释“鲂,鲜也”,“鳟,鲜也”;东汉文学家王逸在注释屈原的《湘夫人》时也有言“鲜,读作献。”“言人信使可献,而况于神仙之难闻见者乎!”古汉语中的“鲜”通“献”,其本义就是指“新鲜,明丽”的意思。 所以从古人创造这个字开始,“鲜”本身就有明亮、鲜艳的意思,所以用来指颜色、味道等“清新明快”的事物自然再恰当不过。比如: 宋玉《高唐赋》:“叶萋萋而茂苑;花薰薰而耀日。”唐韩愈《南山诗》:“颜色艳明媚,光彩射苍穹。”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里的“鲜”都是形容颜色明丽、鲜艳。 那么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呢?“新鲜的”可以形容事物因为刚制造出来或刚经历完某一过程而具有的独特颜色及味道。但“鲜”字最有趣的含义却是来自它的另一个形声字“膻(shān)”,而且这两个字在古代是同一个字——“膻”。

《说文解字》中有言:“羶,臊也。”而“臊”字在今天是指“臭”的意思——动物性食物大多有腥味,这种气味被称之为“臊”或者“臊香味”。既然“腥”和“臊”都带有贬低的意思,那么“羶”字自然也含有贬义,而且这层意思到今天也继承了下来——“膻气”、“膻味”。 不过有趣的是,在古代虽然“膻”和“鲜”同音同义,但是二者所表达的意义却是有高下的——用今天的语言来表述,“膻”就是贬义中的褒义词,而“鲜”则是褒义中的贬义词。

先秦儒家经典如《诗经》、《论语》等等,还有春秋时的许多典籍对此都有明确的记载。 比如《礼记·檀弓下》:“君姑葬焉。君子不丧不出三日,出三日而不以礼,弗之宾也。”孔颖达疏:“谓自丧至葬,其间不过七日耳。若过三七日而葬,非礼矣。” 而唐代柳宗元写的《段太尉逸事状》中更是详细记录了段秀实生前死后受到的礼遇:“凡公之身,三为丞相,四镇节度使……故天下之士,归心焉。” “故天下之士,归心焉。”——这句话里的“士”字用的就是“鲜”字表示褒义的含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