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胆作用是什么意思?
小鹅炖汤,是一道传统的美食,中医还认为它有清热解毒,镇咳化痰,润燥止渴的功效。然而很多网友表示喝完鹅汤之后出现了便秘、腹胀等不适症状,于是他们想到了一个“补救”的办法----吃鹅胆,传说它可以缓解这些症状。那么,事实是否如此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两种食物到底有什么样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小鹅能“主下气消痰”,有润燥止渴的功能,适用于热病、口渴等症。而鹅胆却有着味苦性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化痰定惊的效用。根据中医理论,性寒食物在食用时应多注意,如体质虚寒的人不宜食用。鹅胆只适用于热毒在内、实性证的人食用,若有外寒内热等情况,就应请医生指导使用。
鹅胆传说的功效只是源于广东地区的老一辈人经验之谈。广东毗邻港澳台,是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地,经济、金融、贸易以及科技等方面一直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但广东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高湿大,这种地理环境容易使人体内积热,导致上火等症状,因此广东人比较擅长运用食物清热去湿。而从中医平衡理论来看,食用性温食物小鹅后,马上吃寒凉的鹅胆中和其热毒之气,这符合人体平衡调节的需要。
所以,体质壮实,没有便秘、腹胀等不适症状的人在吃鹅肉后可以适当地吃一点鹅胆,或许能使身体更舒服,有助于健康。但对于体质虚寒,有上述不适症状的人群则不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