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怎么煮好吃?
我第一次吃混沌是1978年,在东北的吉林市。 那是在一个冬天,父母带我去一个远房亲戚家里玩。他们家住在一个叫“松江”的地方(现在叫松江路),据说以前有一个小松花江流过那里。 晚上快九点了,我们在外面散步,走到一个很热闹的大街,看到一个小门脸写着“天津馄饨”四个字。当时我就纳闷了,这吉林离北京不远,但从来没听说有天津人啊!何况那时还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呢,连北京人受排挤呢。 我就拉着妈妈非让进去尝尝,妈妈说人家都忙活了俩小时了,让我们吃了就赶着回家吧。于是我们就进去了,店里很热乎,有八张桌子坐满了客人,我们站在门口点了一碗鲜虾馄饨和一碗肉三鲜汤。等了一会端上来了,我一尝感觉不像是北方的饺子那样,皮薄、馅大、味重(主要是韭菜味的),而是皮厚、馅少,味道也很清淡,好像还有股子南方特有的豆香味儿。不过确实挺好吃,馄饨里的虾仁个头不小,汤汁里也有肉丝。我一口气吃完了,又让加了两勺汤。后来才知道那就是传说中的混沌啊! 后来我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等地吃过不少当地有名的混沌店,虽然各有风味,但也算差多不离。直到前几年到重庆出差的时候,我才再次找到了记忆中的那种味道——一家小小的门脸,里面只有六张小桌,生意特别好,我排了半个多小时才买到了两碗,果然又让我吃到了小时候的味道。后来回到北京经常打电话让朋友买给送过来,可惜后来搬家太远不方便了。
最近我又去了趟重庆,又吃了一家号称“重庆最正宗的混沌”店。这家可是大店了,上下两层能坐二百多人呢。一进门就有个师傅在包混沌,他左手拿一团面,右手持一根细铁签,同时用左右手四个指头分别夹住面和铁签的两头转圈。待面团被拧成了一圈后,将两端对折一下,再轻轻一拧,就成了一个边薄中厚的半月形的小馄饨皮儿。这种手法一看就是老匠人才能掌握的,太厉害了!我看着都心痒痒,也试了两下,结果没拧开。师傅看我感兴趣,还教了我两个绝招,一是要把面的软硬程度掌握得恰到好处,二是一定要先把面“醒”一会儿……哎,我这脑子怎么能学会这个呐。 好不容易等到上了饭点儿,我俩赶紧往里挤。这店的装修可真是不错,古香古色的,很有格调。而且里面还有个小戏台,几个演员在那唱川剧呢!我们找个位子坐下,服务员拿来菜单,我一看好家伙,光混沌的种类就有二十多种,什么牛肉、猪肉、虾仁、鱿鱼,还有叉烧、香菇、蟹黄之类的。我晕头转向的点了三样:“三鲜、虾仁、蟹黄”。 服务员给我们盛了三碗汤,碗里飘着绿油油的香菜末。只见她拿出两根细细的铁钎往中间一竖,双手把两边的面片往中间一推,就成了一个半月形的面扇,然后将中间的缝一挑,一个像小船一样的馄饨就完成了。动作之快让人眼花缭乱,简直就是“一气呵成”!我叹为观止啊! 很快我们的馄饨就上来了,一看还真是大啊!一口下去,里面的馅料十足,味道也是那么的清香可口,我一口气吃了四五个,真是过瘾!只可惜我胃口没有小时候好了,要不然还能多吃些。 临了,我还要了几根油条,打了一个豆浆。吃完以后心情十分舒畅,我一边走一边哼着小曲,嘴里还不住的叨咕着: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呀~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