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为什么好吃?
不请自来,作为被培根耽误的厨师(捂脸),强答一发。 首先,要探讨培根是否好吃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知道,什么是“好”,什么又是“坏”。毕竟,口感这个东西很主观,我喜欢的,你不一定喜欢,你说它不好吃,可能我只是不喜欢这个味道罢了。所以,在讨论之前,我们先明确几个概念:
1. 没有最好的菜,只有最适合的菜。好比世界上没有最美的人一样,每个人有自己的气质,自己的特点,只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就好了。同样,世界上不存在最优解,只有最佳解。
2. 不同菜肴的目的是不同的,有的菜肴的目的是好吃(适口),有的则是好看。当然,还有既不好看也不好吃的,比如某些咸菜,但是,它们有着共同的特征——营养美味、健康卫生。 所以,判断一道菜,应该从它的目的出发。对于家常菜来说,一般就两个目的:美味与健康。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应该能得出以下结论:
3. 再好的食材,如果烹调不当,也会变成难吃的食物。例如,煮的鸡蛋,如果有硬心;蒸的包子,皮硬;烤的全羊,肉质发柴……这些,都是由于烹调不当造成的。正确的做法+恰当的火候才是关键。
4. 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同样的食材,不同的人做出来,味道会有差别。这是由于个人技能、经验的不同导致的,属于技术上的偏差。这种偏差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例如,你烧的鱼,别人觉得你太腥;你煎的豆腐,别人觉得太老;你做的小龙虾,别人觉得太淡……总之,就是跟别人不一样,而这种不一样,有可能让你更受欢迎,也有可能让你门前冷落车马稀。
5. 同一种原料,在不同的菜肴中,它的表现是不同的。这是因为,菜肴的要求不同:有的要求酥脆,比如炸茄盒;有的要求软糯,比如糯米藕;还有的必须脆嫩,比如糖醋里脊。同一道菜,由于对原料要求的不同,做出来的口感也是不一样的。
6. 最后一个前提条件:做菜需要基本功。这道菜,如果你做得好吃,那是幸运;如果你做的难吃,也不要失望,多试几次,总会有成功的时候。 讲完这几个前提条件,我们来重新回到这个话题上来。
首先,我们从食材的角度来分析,培根是由猪肉经过腌制、蒸煮等工序制成的。既然是肉制品,它的营养成分和其他肉类相比,差异并不大。所以,从健康角度来讲,培根并不比别的肉制品优。
其次,我们从菜肴的目的出发,判断一道菜好不好,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是否有必要存在,二是它是否能满足人们的某项需求。以培根为例,因为它含有较高含量的钠,所以它在控制血压、预防心血管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因为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和较少的脂肪,所以又能提供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脂肪酸。从营养学角度来说,培根还是有存在的价值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们对肉食的需求,主要在于补充蛋白质和微量元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肉食的需求已经逐渐从充饥过渡到美味和健康了。也就是说,美味佳肴越来越受到欢迎。而培根正好符合了这个需求。从饮食健康的角度看,培根也不是一无是处。 我认为,培根还是有一席之地,而且是有巨大市场潜力的。作为厨师,应该努力研究新配方,改进加工工艺,让培根的口感更佳,让人越吃越爱吃。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培根再好吃,也要有所节制,否则的话,吃太多会增加肥胖、冠心病等疾病的风险。